地址:杭州市西湖区万塘路262号 万塘汇6号楼6层 225室
电话:18167153722
发布时间:2023-09-05 阅读次数:66
在“双碳”背景下,一时间各种与“新”能源、数字能源、能源数字化、赋能沾边的高端词汇俯首皆是。企查查数据显示,2021年,我国新增数字能源、光伏、新能源、能源管理系统相关企业有5.67万家,同比增长了154.93%,其中,新增企业名称中含有“数字能源”的企业有93家,是2020年的8.45倍。
但是,相较于其它产业,能源是比较晚和数字化交手的行业,用能源行业业内人士的说法是——“既怕他不来,又怕他胡来”。互联网公司长时间都被称为“门口的野蛮人”,时至今日我们也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已经纷纷进军实体经济,甚至比实体产业里的企业做得更好。当数字化的操盘手们叩响能源行业的大门时,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能源行业的业内人士会有这样的担忧了。
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——数字化操盘手们能否懂“能源老师傅”脑子里的知识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,能否真的懂行业用户的业务。
以石油产业为例,石油产业链分为上游的勘探、开采,中游的运输、加工,以及下游的零售、存储和应用几部分。由于油井和抽油机不会自动产生数据,通常采用手工采集的方式,导致数据采集难度大、效率低,这对之后生产数据的统计录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此外,由于建设时间、地质条件不同,油田管理方式、数据采集要求、统计口径不一,数据汇总简直就是“天方夜谭”,这也就导致了数据分析能力薄弱,数据孤岛形成。类似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石油行业,更是整个能源行业的缩影。